<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tt id="oo0oo"></tt>
  • <li id="oo0oo"><table id="oo0oo"></table></li>
  • <tt id="oo0oo"><table id="oo0oo"></table></tt>
  •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雄安網

    白洋淀水質連續四年保持Ⅲ類

    2025年10月19日19:56 |
    小字號

    金秋十月,白洋淀水清岸綠,風光如畫。

    金秋十月,白洋淀水清岸綠,風光如畫。

    極瀕危物種低斑蜻回歸白洋淀。

    極瀕危物種低斑蜻回歸白洋淀。

    闊別多年的中華鳑鲏魚回歸白洋淀。

    闊別多年的中華鳑鲏魚回歸白洋淀。

    “千里綠堤、環淀綠道、燕南堤、大觀園……白洋淀風光與未來之城構成了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的美麗畫卷?!?/p>

    雙節期間,北京白領王小娟在水清岸綠、水鳥翔集的白洋淀度過,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白洋淀美景?!罢麄€人都放松了,如今的白洋淀真是太美了?!彼f。

    水質變好魚鳥回歸

    作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白洋淀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治理,生態系統持續向好。記者從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白洋淀水質2021年首次達到Ⅲ類標準、步入良好湖泊行列以來,已連續四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水質變好的標志是野生鳥類、魚類的回歸。截至目前,白洋淀野生鳥類達到296種,較2020年增加82種,瀕臨絕跡的彩鹮、極瀕危物種低斑蜻回歸白洋淀;白洋淀的魚類已恢復至50種,較2020年增加4種,指示物種中華鳑鲏魚全淀分布……

    經受住了2023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2024年海河“25·7”區域性大洪水的考驗,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復,實現了城與淀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退耕還淀恢復生境

    “近年來,我們加強內源污染治理,治理污染魚塘567個,累計清淤疏浚土方2700余萬立方米?!毙郯残聟^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了百淀連通試點、開卡除堼等水系連通工程,累計疏浚水流通道約212公里;拆除圍堤圍埝約300余公里,盤活水動力;實施退耕還淀工程,累計退耕還淀74.22平方公里,擴增淀泊水面約30平方公里,恢復濕地生境。

    外源污染治理方面,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實施了三縣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出水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城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我們在全淀78個淀中、淀邊村,實施了污水、垃圾、廁所綜合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边@位負責人說。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實施了科學補水工作,建立了“開源做加法,連通做乘法,虧空變積蓄”的補水體系,建設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打通“八河一泵站”補水通道,8條入淀河流均具備通水條件,多水源補水機制穩定運行。

    優化空間共治共享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解決了生物多樣性退化問題。

    首先是優化生態空間。持續開展了“千年秀林”和公園綠化,累計各類綠化面積達74.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新區設立前的11%增加至35.1%;初步構建一批集防洪、截污、交通、旅游、文體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防洪堤,“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空間格局初具雛形。

    其次,生物多樣性水平顯著提升。劃定了9個鳥類棲息地,建設2個鳥島,實施了生態隔離和全域禁獵禁捕,形成“政府+民間協會+志愿者”的野生鳥類保護機制。去年6月,白洋淀濕地被河北省林草局認定為全省第一批“鳥類天堂”。

    4月,白洋淀發現清潔指示物種五月四節蜉,揭示白洋淀水生態系統持續向好。5月,白洋淀省級自然保護區獲全省首批“生物多樣性體驗地”榮譽稱號。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設立了雄安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庭,集中管轄涉白洋淀流域環境資源案件,并且建立健全責任體系,基本形成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記者韓梅)

    來源:北京日報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精品亚洲香蕉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