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o0oo"></li>
  • <li id="oo0oo"><tt id="oo0oo"></tt></li>
    <li id="oo0oo"></li>
    <tt id="oo0oo"></tt>
  • <li id="oo0oo"><table id="oo0oo"></table></li>
  • <tt id="oo0oo"><table id="oo0oo"></table></tt>
  • 當前閱讀:“華北明珠”風采重現

    “華北明珠”風采重現

    2021年12月01日10: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華北明珠”風采重現

    白洋淀區域內的邵莊子村天藍水碧,風景如畫。沈正華攝(人民圖片)

    船只行駛在白洋淀內。

    工人在白洋淀望月島污水凈化項目現場清理水面雜物。

    工人在雄安新區藻苲淀退耕還淀濕地恢復工程項目區內清理雜草。

    一艘打撈船在白洋淀景區內清理漂浮物。

    白洋淀風光。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360平方公里的淀區內,有143個淀泊和3700多條溝壕,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

    在淀區許多老人的記憶中,白洋淀水質清澈,口渴了捧起來就能喝,家里做飯也是用淀里的水。但隨著機械船增多、上游企業排污、淀區百姓生活污水直排等,白洋淀水質不斷惡化。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為白洋淀的環境改善帶來了機遇。承載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因坐擁白洋淀而具有天然生態優勢。白洋淀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也成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大命題。嚴格管控外源污染、加強內源治理、推進淀區及周邊污染整治……一度污染嚴重的白洋淀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4年多來,白洋淀水質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生態環境治理基本實現階段性目標。不少當地百姓說,兒時記憶中的白洋淀漸漸回來了。

    國務院關于雄安新區和白洋淀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基本實現階段性目標。淀區整體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到2020年的Ⅳ類,淀心區平均水質達到Ⅲ類標準。今年上半年,白洋淀8個國考點位、4條主要入淀河流及上游流域50個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Ⅳ類,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

    本版照片除標注外均為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責編:李雪晴、施云娟)

    排行榜一天一周一月


    微信


    微博


    分享


    返回
    頂部

    關閉

    登錄人民網通行證    立即注冊

    忘記密碼?

    精品亚洲香蕉一区二区